编者按: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、民心工程、根基工程,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,必须抓紧抓实抓好。”就业工作不仅是高校教育教学成果的直接体现,更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适应度的重要标尺。为进一步展现全校上下推动毕业生就业的经验做法,深入展示新时代甘农青年以专业报国、用奋斗圆梦的青春风采,党委宣传部联合招生就业处推出“促就业进行时”系列专题报道,以创新举措和榜样力量引领就业新风尚,全力推进我校学生高质量就业。
近年来,机电工程学院始终将就业工作视为专业发展的“生命线”、招生工作的“晴雨表”,明确提出“两高一低一无”的就业工作目标——高就业数据、高就业质量、低灵活就业、无服务差错,并构建了“111333”的就业工作体系,即一张就业网、一人一案一策、一个典型班级、三段关键时间点、三级就业保障协同机制、三重推进举措,取得显著成效。
建好一张就业网
学院高度重视就业渠道网络建设,结交新朋友、不忘老朋友。2024年学院举办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和行业现场会,均邀请国内知名企业参加。编印了《媒体眼中的甘农大机电工程学院》,扩大学院知名度,推介毕业生资源。积极参加“百校联百企、青岛西海岸行”活动和全国农机展,扩展学院朋友圈,挖掘就业资源。通过访企拓岗、走访稳岗,重点掌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、用人单位信赖度、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,在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及时优化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。
做实一人一案一策
学院将毕业生一人一案一策,作为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重要抓手,作为每次就业工作推进会的重要内容。每个毕业班级均建立一人一策档案,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逐条研究、挨个分析,帮助破迷局、找出路,跟踪管理、动态更新、定期销号。注重用校友案例、身边故事,教育学生、打动家长、说服老师,引导其适应社会形势,转变就业观念,做到职业生涯规划中仰望星空,就业方向抉择中脚踏实地。

访企拓岗-北汽福田诸城工厂
选树一个典型班级
学院每年确定一个班风好、班主任责任心强的班级,作为初次就业率冲百班,带动其他班级。2024年确定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班,班级人数54人,班主任王关平教授带领全班积极拓展就业渠道,努力为毕业生争取优质就业,初次就业率实现100%。
王关平老师从教17年,他提出“立足甘肃、巩固新疆、开拓西藏、扎根西北,以电网为核心,以电力能源行业为主线,奋发有为、主动作为,在实现电力强国的伟大征程中努力开拓我校农电、电气专业就业新局面”的主张,并长期坚持与龙头单位接待、访企拓岗、用人单位回访及校友反馈联系等具体事宜,从而为电气工程系的整体就业率在全校名列前茅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学院有很多像王老师一样的班主任,他们热衷于对同学的个性化就业需求提供针对性指导,许多经班主任老师推荐或者资其建议者,如今已成为单位骨干、行业翘楚。以国网新疆电力公司为例,过去10多年以来,据不完全统计,仅王关平老师引荐搭桥,就有近400位校友在该公司供职,其分布遍及天山南北,专业涵盖电力营销、电力调度、电气维护、业扩报装等全部方向,约占全疆国网在册员工总数的1.5%,已成为建设新疆的重要力量,职业前景广阔,我校因此也成为该单位稳定的招聘生源地,形成了校企正向循环联动的有利局面。
抓牢三个时间节点
学院全面统筹学生考研、入伍、择业三方面的工作,针对研究生复试前、征兵前、春招结束毕业前三个时间节点有重点的开展相关工作。具体工作中,研究生复试前,面向进入复试的学生开展面试指导,发动专业老师向相关院校推荐学生,着力提高研究生录取率;征兵前,面向有入伍意向的学生讲透利好政策,协调做好学生毕业设计、论文答辩等保障工作,着力提高征兵入伍率;春招结束毕业前,面向家庭经济困难、就业困难学生,安排专人进行“一对一”帮扶,了解就业意向,推荐就业岗位,着力提高初次就业率。

就业能力提升工程--无人机培训
构建三级就业保障协同机制
学院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,形成了 “院领导—系主任—班主任”三级联系和“本科生导师—就业辅导员—班级就业委员”三级服务就业保障机制。2024年,为解决一名应征入伍又同时研究生初试通过毕业生的退伍后顾之忧,在学校研究生院、武装部的指导下,在两个属地武装部、新兵训练营的配合下,学校武装部工作人员、学院班子成员、班主任、系主任、专业教师等7人成立工作组,远赴辽宁兴城,在新兵营为应征入伍学生进行了专场复试。
坚持“周月季”工作制度
学院严格落实就业工作“一把手工程”,成立了以党政主要负责人为双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,建立了“周调度、月评估、季总结”的工作机制,形成了“党政齐抓共管、全员参与就业”的良好氛围。具体工作中,每周调度工作方向、每月评估工作实效、每季总结工作经验,重视数据、分析数据、解决数据,列出问题清单、研究破解路径、确定阶段目标、提出任务清单,靠实工作责任,力促实现工作预期。

学生创新能力提升
下一步,机电工程学院将紧盯“两高一低一无”工作目标,秉承“全力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、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、全员促进就业创业”的工作理念,不断创新工作思路,完善工作机制,努力开创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。